您好,欢迎访问日本棒球直播
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十年铸造牢固的钢铁“产业链”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2-09-24

在喜迎十八的日子里,华东地区的钢铁产业链建设又传捷报:
9月8日,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与淮矿物流、银行共同为“淮矿物流监管库,斯迪尔交割库”揭牌,标志着钢厂与下游企业携手创建的“平台+基地”一体化钢材物流运作模式的启动。
日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宝钢与中交集团已开展合作,尤其在耐磨钢产品的开发和钢材供应领域进行了紧密的合作,有效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实现钢材供需对接,促进钢材新品种的研发与应用。携手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前不久,江苏沙钢集团与张家港丰立集团签署重组框架协议,拟拓展上下游。通过“先易后难,先以废钢为主的服务业,后涉及其他产业”的重组之路,利用各自在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性,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助两家企业走出困境。
日前,宝钢东方钢铁与工商银行在上海正式签署《供应链融资业务全面合作协议》,在国内钢铁业首家推出了新型供应链在线融资服务。此次东方钢铁携手工商银行,通过创新在线金融服务模式,为宝钢供应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多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融资服务,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个节点的流动性,达到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小化,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
十年来,华东地区的钢铁企业在上下游的钢铁产业供应链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谱写了一个个新篇章。众多钢厂与上游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等钢铁原料生产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地区;同下游的汽车、造船、港口、机械、家电等制造企业建立固定的钢材供应、应用、研发协作机制,实现保障供应、开发新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长效运行模式;与钢铁流通业共同拓展销售渠道,发挥流通领域的“蓄水池”功能,抗御市场风险;……。
这一条条新颖的、多样的、牢固的钢铁产业供应链,犹如一个个强大的引擎,推动了华东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钢铁企业的转型、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这十年来,华东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制造装备业取得长足进展,而钢铁业成为其发展的强大后盾。
我国的制造业在经历多年的摸索之后真正成熟起来。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统计,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第四位,近两年来有希望超过欧洲排名世界第三,制造业在中国的GDP增长当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且其增长速度也在三个产业当中是最快的。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近十年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速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托起当代中国制造业的擎天柱;同时,长三角正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业基地。目前,长三角超过三分之一制造企业设立了产品研发机构,平均科研人员占员工比为7.3%,并带动了比例超过50%的制造业科研活动,科技活动经费、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已分别高达为3.7%和2.4%,经费投入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创新的自动化设施投入已超过20%。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参与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达到70%以上,纯粹的企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形态仅占24.1%,ODM(原始设计制造)形态占19.6%。
制造业的发展使钢铁业的与下游的制造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更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华东地区的一批大型钢铁企业与机械、造船、汽车、家电、机车车辆、飞机制造等企业建立合同机制,这种关系不仅仅提供钢材,而是共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拓展国际市场,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上海、江苏、浙江等一批高端装备,打入国际市场。
钢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华东地区钢铁企业升级、转型、产品开发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以上海钢铁工业为例,“十一五”期间,上海钢铁产业在上海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满足了上海工业实际钢铁产品需求量的45%左右(按产值计算),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数字化经营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同时,上海钢铁产业规模适度增长,2010年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2214万吨和2476万吨,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1722.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宝钢集团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76位。上海钢铁产业总体呈现大集团主导、资本高度股份化、代表国内本行业竞争力最高水平、拥有与钢铁制造高度协同的产业链体系的发展特征。
为满足下游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上海钢铁产业依托宝钢集团,大力发展冷轧汽车板、硅钢、宽厚板、能源用管、不锈钢等高端产品,具备了批量生产超高强汽车板、B23R080等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牌号的取向硅钢、核电用690U型管等世界顶级产品的能力。高等级管线钢及新开发的大规格镍基合金油管、大型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国内份额60%)、核电站安全壳用钢、水电用钢等重点产品,支撑了西气东输、石油储备、核电、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镍奥氏体不锈钢BN系列形成批量供货能力;形成生产市场紧缺的钛及钛合金、高温合金等板带的能力。2010年上海精品钢基地国内独有领先产品销量达1073万吨,占其商品钢材销量比例的51.5%。
在这十年间,钢铁产业链的建设使钢铁贸易业态得以提升,钢铁流通领域的“蓄水池”功能得到发挥,钢铁现代物流初见雏形。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钢材集散地,从事钢材钢贸的企业达到12100多家,各地钢厂驻沪的办事机构60余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40多家,钢材仓储300多个,从业人员不下10万人,仅20万人口的福建周宁县,就有近8万从事钢铁贸易的产业,在全国兴办钢材等专业市场达600多家,各类企业三万多家,年销售总额达万亿元,年创利税近百亿元。“周宁商帮”成为上海闽商圈内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经营和投资触角广泛延伸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托起了闽商在沪蓬勃发展的一片蓝天。
钢贸企业的生存发展得益于钢铁产业链,正是牢固的钢铁产业链,为钢贸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从而促使钢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带来动力。目前,不少钢铁企业与一批资金实力雄厚、讲究诚信的大型钢贸企业建设长期协作关系,而与钢贸企业的钢铁产业链的形势和发展,也使钢铁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钢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如在这十年间,上海钢铁企业积极推动钢铁产业链由钢铁制造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延伸发展与钢铁相关的贸易流通、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结构安装、节能环保以及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期货交易、交易市场、信息咨询、会展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形成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交织的产业协同和配套能力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上海的钢铁业和钢贸业集中在宝山,基本实现了钢铁产业向宝山区的集中,优化了中心城区环境和上海钢铁物流的布局。同时,积极推动钢材贸易与物流服务、港口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集聚于宝山区,特别是集中了上海钢材交易量和板材仓储量的绝大部分。此外,支持宝钢集团积极参与国内钢铁产业跨地区战略重组,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地区为核心,以“长三角”为重点,跨及华东、华南、西北以及华中地区的新格局。无疑,这也是钢铁产业延伸所带来的效应。
十年铸造钢铁产业链,十年钢铁产业铸辉煌。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1次和第8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有58家从事钢铁生产或服务的企业入选,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3162亿元位居第二,总榜中位居21位,也位居钢铁生产企业的榜首。沙钢公司以2011年营业收入2075.0672亿元,分别位居第44位和第14位,为江苏省入围企业第一位。南京钢铁集团、中天钢铁集团、江苏西城三联控股集团、江苏永钢集团、江苏申特钢铁的营收总额全部超过了300亿元,全部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50名。可见华东地区的钢铁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十七大”以来的5年里,马钢以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优势,与铁道部、中国铁道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钢铁研究总院、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高校和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出一大批高端产品,为满足我国铁路、石油、化工、桥梁、航天、军用、汽车、家电、船舶、地铁等领域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H型钢技术应用与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一项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拥有了数百项专利和系列核心技术。钢产量、总资产、营业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967万吨、446亿元、330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668万吨、921亿元、923亿元,实现利税由“十五”期间累计上缴的90亿元上升到360亿元,为国家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二五”期间,钢铁“产业链”还将继续延伸、巩固,成为钢铁企业与上下游的生命链。在“十二五”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福建、安徽等华东地区把发展制造业放在重要地位。诸如:《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形成江苏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重点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5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形成20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30条新兴产业链,建设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500家创新型骨干龙头企业。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倍增,到2015年超过5万亿元,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的科技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基地。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提出: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建设济南、烟台、青岛、潍坊等整车生产基地,日照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聊城、临沂、威海、淄博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泰安、东营特种车生产基地,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造修船基地,济宁、临沂、潍坊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济南、滕州、德州机床生产基地,济南、烟台、威海、泰安、滨州、德州核电、风电及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济南、淄博等机电装备生产基地,东营石油装备生产基地,泰安、成武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东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100个、230件。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以有色金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节能高效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零部件产业,支持K系列发动机项目产业化。力争江铃形成70万辆、昌河形成6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船舶工业现有中小船舶制造的基础优势,做精做强2万吨以下船舶产品,重点发展多用途散货船、1000标箱集装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船、中高档游艇、赛艇等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船舶产品。推进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和景德镇、九江直升机产业园,形成大型商用客机大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扩大教练机、通用机、直升机、无人机及航空转包生产规模,提升航空设备、材料、零配件加工配套能力及试飞、维修、培训等保障能力,到2015年,年产各类民用直升机200架、先进教练机200架、通用飞机100架、无人机200架、大飞机大部件50架份。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率先赋之行动。今年8月30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2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在上海工业重地金山工业区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据预测,该批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到450万元,亩均产值达10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50万元,投产后总产值将超过130亿元。未来5年,上海将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
“十二五”期间华东地区的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将促使钢铁“产业链”更牢固地延伸、拓展、完善、提升,钢铁企业将在产业链的上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制造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一流钢材。上海钢铁行业已经制定了“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按照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以“减量、增效、调整、发展”为主线,加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精品钢材,加快推进钢铁新材料产业化,突出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改造优化提升上海钢铁产业,进一步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向服务和绿色的方向转型,努力做到研发最先进、精品最集中、服务最发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到强。
上海钢铁企业围绕“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推进钢铁高新材料产业化,提高国内独有领先产品的比例,产品总体向“高强韧、耐腐蚀、易焊接、长寿命”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八类核心战略产品2015年,取向硅钢产能达到30万吨;高强汽车板产能达30万吨,TMCP船板产能达50万吨以上,火车车厢用耐候热轧板产能达30万吨以上,特殊钢形成25万吨的合金板材规模,高端特冶产品占特殊钢长材产品的11.4%。
同样,在“十二五”江苏省钢铁产业以市场需求与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进步等方式,进一步调优调高产品结构,加强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和应用;采用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冶炼和轧制设备,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加快钢铁行业“普转优、优转精”的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特钢、优钢、精品钢材和特种合金等品种,力争到2015年,江苏省特殊钢、优质钢比重提高到65%,满足制造业对钢材的需求。
江西钢铁产业亦明确“十二五”发展发展目标,利用九江港口优势,结合城市钢铁企业的搬迁改造,推进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九江沿江千万吨级优质钢铁基地。支持发展高强度汽车用钢、船板、高强度弹簧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山东省钢铁业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以使山东“调整钢铁行业工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在“十二五”,山东的一些钢铁企业重点发展钢帘线用线材、优质线材、高强度棒材等产品系列,成为山东省的专业棒、线材出产企业。
福建钢铁产业根据制造业及下游行业的需求,制定《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省冶金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将达41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8%。其中钢铁工业3000亿元,年均增长20.4%;有色工业1100亿元,年均增长14.9%。其中铁矿石原矿1100万吨、生铁1500万吨、钢2000万吨、钢材3000万吨、铁合金100万吨、电解铝15万吨、铝材120万吨、钨及其化合物3万吨、硬质合金5000吨、细钨丝160亿米;电解铜20万吨、铜材25万吨、稀土冶炼分离1万吨、稀土材料(磁性、发光、储氢等)1.2万吨、黄金40吨。2015年福建省钢材消费量将达3000万吨以上、铝120万吨、铝材50万吨、铜80万吨。
正是从铸造钢铁“产业链”这一目标出发,华东地区的钢铁产业确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相信,在过去的十年所铸造的钢铁产业链,将在“十二五”继续向深度、广度、高度得以延伸、发展,为我国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1 日本棒球直播 备案信息:皖ICP备15000904号
技术支持:安徽钢之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 78344 位访问者

服务号

订阅号

展开